欢迎来到餐饮法制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餐饮管理 > 正文

青春力量再绘江西中医药文化新画卷

作者:佚名 来源:江西卫生健康委员会 时间:2024-11-18

  江西作为中医药大省,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近年来,中医药不仅在老年人群体中得到认同,更在年轻人中“出圈”,成为他们追求健康生活的新风尚。同时,江西持续加大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力度,使江西中医药文化以青春涌动的姿态描绘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画卷。

  

  

  ▲南昌青山湖区中医药养生夜市,专家为群众免费提供中医服务。

  

  中医药文化潮起来

  “圈粉”更多年轻人

  随着“新中式”审美的兴起,中医药在年轻人中逐渐走红,中药奶茶、中药咖啡、中药雪糕等产品层出不穷,不断开发出传统中医药的新用法。

  前不久在樟树市落下帷幕的第五十五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上,老字号药企纷纷推出与中医药文化相关的创新互动体验,如中药+咖啡快闪店、药葫芦装置打卡点等,吸引了大量青年参观者。这些创意十足的产品及活动不仅让年轻人了解了中医药的魅力,更激发了他们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

  初入职场的胡杨曾是奶茶“重度爱好者”,直到有一次她走进药店看见了中药茶饮。“当时药店的工作人员正在熬茶,闻起来有一股清香,我就买了一些回去品尝,慢慢就习惯了这种清淡健康的味道。”胡杨告诉记者,因为工作压力大,加之不规律的生活习惯,感觉每天都很焦虑,体质也不太好,自从把奶茶换成中药茶饮后,她也愈发注重饮食健康,减少添加剂、糖分的摄入。

  近两年来,各大诊所、艾灸馆、推拿店、针灸店的消费者也开始趋于年轻化。同时,我省多地的“中医夜市”开始兴起,医院里的医生护士们变身“夜市摊主”,向市民游客问诊开方、针灸、推拿,现场的中医药文化推广活动吸引着年轻人前来体验。

  “这些年走进中医门诊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意味着年轻人对以中医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工作人员贺博文认为,近年来年轻人对健康需求不断细化,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中医药企业和机构开发了一大批新颖的、符合年轻人需求和喜好的中医药养生产品,让中医药契合年轻人生活。

  

  

  ▲在江西抚州中医药文化夜市上,市民游客积极体验中医特色疗法。 新华网 图

  

  基层中医馆

  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基本实现市县两级公立中医医院、二级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中医科和中药房、妇幼保健院和传染病医院提供中医药服务。全省市、县两级公立中医医院、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基层中医馆基本实现“四个全覆盖”。基层中医药服务占比从2020年的31.3%提升至2023年的37.2%,这给基层的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走进江西省都昌县蔡岭镇中医馆,一股浓浓的中药味便扑鼻而来。中医馆里的几把椅子早已被坐满,感冒的儿童撒着娇抱怨中药太苦,逗得众人大笑。在中药馆一侧的床上,有着近20年丰富临床经验的向琳医生正在给一名老人拔火罐。“放血疗法是中医对‘气滞血瘀’的传统疗法。拔罐前还得进行艾灸。”向琳一边操作一边介绍。“我这两肩酸痛的毛病是年轻时挑担子落下的,有十几年了,经过向医生的治疗,现在好多了。”患者谢发孙告诉记者。

  目前,都昌县在24个乡镇卫生院实现了“中医馆”建设全覆盖。包括针灸器、火罐、热疗设备、颈腰椎牵引床、熏蒸床等中医诊疗设备一应俱全,乡村中医诊疗能力全面提升,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谈起这些年中药的变化,贺博文提到了中药的服药方式。“以前大家都是自己熬制药汤,费时费力。现在不一样了,很多药企纷纷转化思路,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保留传统中药的有效成分和功效的同时,推出中药丸、中药胶囊、中药冲剂等一系列便捷化的中药产品。”

  据介绍,我省正在加快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科普工作站,遴选建设5个国家级、36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13个中医药科普工作站,推动中医药健康知识的普及。开展中医药文化弘扬行动,以“中医药文化服务月”为主题,全省共组织活动530余场,其中国家及省级中医药宣传教育基地组织活动138场,线上线下覆盖人数超100万人次,并组织120多所中小学开展中医药文化活动,丰富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提高民众中医药健康素养。

  此外,我省已举办四届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加强了中医药和世界各国传统医药之间的学术与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医药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提升了江西中医药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推动科创平台建设

  打造中医药人才高地

  据了解,近年来,我省稳步推动科创平台建设,推广转化热敏灸诊疗技术,推动“樟树帮”“建昌帮”中药特色炮制技术传承创新发展,建立了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科技厅科研项目共建共管机制,新增14个科研项目纳入省部级科研项目,同时还建成9个中医药领域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中医的传承与发展不能仅靠老一辈的努力,更需要年轻一代的积极参与和创新,为中医药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为此,我省结合中医药人才振兴工程实际需求,加强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和创新,在人才选拔培养、考核评价、人才激励、经费使用等方面制订配套政策。

  为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2019年,江西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江西省中医药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明确2023年—2025年我省人才工作重点任务,逐步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更好发挥人才在中医药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目前我省“西医学习中医”的政策保障也进一步优化,建立了14个“西学中”培训基地,累计培训“西医学习中医”8000余人,尤其是近两年培训人数增长迅猛。越来越多西医医生认为有必要掌握中医理论知识及诊疗方法,从而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通过培训,使他们对疾病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诊疗手段更加丰富多样。

  中医的传承不仅是对古籍文献的学习和理解,更包括对中医临床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由于中医知识的复杂性和深奥性,许多年轻人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重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中医机构和学校开始尝试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将中医知识以更加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年轻人。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通过构建院校式、师承式、书院式“三式融通”培养模式,重新组合课程体系,规范跟师带教,把需要体悟的“潜知识”和必需掌握的“明知识”传授给学生。

  江西中医药大学将传统课堂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两大板块,并明确规定每周学生跟老师去门诊的次数不能少于4次,还需要独立完成门诊病历,这一举措让学生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和学习老师的诊疗过程,锻炼真实环境中的临床思维和操作技能。

  “老师上课讲理论大家都能听懂,但在门诊碰到病人时,会发现他们的情况更加复杂,有很多综合因素需要考量,我们时常会害怕自己分析错误。”江西中医药大学研二学生刘同学对记者说道,“学校规定我们每周都要跟着老师去门诊实践,老师带着我们看病问诊,从表象看到内因,我们在现场总结归纳看看自己分析的和老师分析的是否有出入,这样可以使我们学习得更深刻、更全面。”

  


原文链接:http://hc.jiangxi.gov.cn/art/2024/11/4/art_38209_505157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